当前位置:首页 > 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检察院 > 典型案例
典型案例
微普法 | “甜蜜陷阱!”这套路……
时间:2025-10-27

“交友”本是人们寻觅情感归宿的渠道,却成为了诈骗分子的“狩猎场”。

基本情况

(文中人名均为化名)刘小芳以谈恋爱为由先后与王星、马江、李海、朱涛等人接触,在“恋爱期间”多次虚构虚假事实向当事人索要钱财,之后便不再联系。经查明,嫌疑人刘小芳在与王星、马江、李海、朱涛等人保持恋爱期间,谎称自己生病住院、父母亲死亡、养猪场赊饲料、女儿要读私立学校等理由,骗取被害人的钱财共计40余万元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

检察官提醒

婚恋诈骗案件虽非新型犯罪,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持续翻新,危害严重。常见套路如下:

1.虚构身份,精准设局:骗子潜伏于各大婚恋网站、社交APP、甚至游戏社区。他们利用精美照片、编造身份背景、虚构人生经历,投其所好,迅速建立情感连接,让受害者坠入“情网”。对网上结识的婚恋对象,务必保持理性,多渠道、多角度核实其真实身份、职业、住址等信息。警惕所有拒绝见面、回避现实接触的“神秘情人”。

2.情感升温,“利”字初显:在建立起信任和情感依赖后,骗子开始“投石问路”。或以“共同投资未来生活”、“遭遇突发急事”、展示虚假的“高额投资回报”截图等方式,诱导受害者进行小额“资助”或参与“稳赚不赔”的项目。初期可能象征性“返还”部分钱款或给予小恩小惠,制造“可靠”、“有回报”的假象,麻痹受害者警惕心。凡是在交往过程中,以任何理由索要钱财、引导转账汇款、要求借贷或参与投资的,一律视为高危诈骗信号!

3.人财两空,警钟长鸣:当受害者醒悟或无力再支付时,所谓的“爱人”“知己”便会瞬间拉黑消失,所有联系方式失效。此时才幡然醒悟:屏幕那端的“完美恋人”,从头到尾只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骗局。

1